查看原文
其他

许宏:考古学视角下的上古中国 | 书店里的大学公开课第六季 课堂笔记汇总

2016-06-07 三联书店三联书情

微信ID:sanlianshutong

『生活需要读书和新知』


【书店里的大学公开课第六季】

解读无字地书——考古学视角下的上古中国(共三讲)

【主讲】许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地点】三联韬奋书店地下一层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美术馆东街22号

【主办】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课程表】

第一讲 何以中国:从前中国时代到最早的“中国”

5月13日(周五) 19:30-21:30

第二讲 东亚青铜潮:前甲骨文时代的千年变局

5月14日(周六)14:30-16:30

第三讲 大都无城:都邑变迁中的文明动向

5月15日(周日)14:30-16:30


  

《大都无城:中国古都的动态解读》、

《何以中国: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图景》

许宏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6-5


“中国”二字,最早出现在西周青铜器何尊的铭文中,然而最早的中国是什么?什么标志着最早的“中国”诞生?是“满天星斗”邦国林立的时代,还是广域王权国家的兴起?何谓“中国文明”?它是何时何地、如何起源,又有着怎样的早期发展历程与特质?早期中国文明对于后续灿烂辉煌的历史有何影响?如何从全球文明史的视角看待中国文明的初兴?


“早期中国”在很长时间内是个学术概念,不为公众所熟知。如果不是特意关注的话,你永远不会发现它的惊艳和辉煌。缺少确凿文字记录时代中的迷雾,只有期待考古学将其拨开。解读文字诞生前后“文献不足征”时代的无字地书,构建东亚大陆早期文明史的框架,揭示从神话到历史的进程,考古学家带着这样的任务登场了。


许宏近年所关注思考的,正是上述问题。他多年担任二里头工作队队长,长期坚守考古工地第一线,是诸多重要考古发现的亲历者和见证人。他善于从考古学视角出发,利用出土的遗物遗迹,讲述“中国”诞生的故事。此次,许宏教授应三联书店之邀,将从三个方面带领大家切入历史的深处,与大家分享早期中国史考古中的惊人发现,同时对考古工作者的心路历程进行了省思。


许宏的近著《何以中国——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图景》和《大都无城——中国古都的动态解读》,全面刷新了人们对早期中国的认识,是引人入胜的学术普及作品,由三联书店刊行。


【课程提要】


第一讲 何以中国:从前中国时代到最早的“中国”

5月13日(周五) 19:30-21:30


最早的“中国”从何而来?数千年前“满天星斗”时代的中国大地有着怎样丰富多彩的区域文化?应该怎样看待它们?早期中国由多元到一体的演进过程是单线进化的吗?中国可以做无限制的上溯吗?中原文化一直就遥遥领先吗?为什么最早的“中国”出自中原?


种种问题,引人遐思。文献史学扑朔迷离的追述传说,使我们看那个时代犹如雾里看花。而从考古学的视角,可以追溯东亚“大两河流域”的社会复杂化、国家化、城市化和文明化进程,进而勾画出东亚大陆农耕文化与早期文明史的框架。跟随考古人许宏走进数千年前的“中国”世界,一览那个时代的恢弘与壮阔。


点击阅读课堂笔记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NjQzNTAyNw==&mid=503638620&idx=1&sn=af1b75463cf7295c50e7a63c0ff1439a#rd


第二讲 东亚青铜潮:前甲骨文时代的千年变局

5月14日(周六)14:30-16:30


中原地区,出土了最早的青铜礼容器,也是东亚大陆最早出现广域王权国家的地区。成组的青铜礼器最早发现于二里头都邑,其铸造和使用则可以上溯至龙山时代。


青铜礼器的出现和当时的中原社会,都经历了文化交流中的碰撞与裂变的过程。这种同步引人遐思。二者相互作用、刺激,导致中原地区自公元前二千纪上半叶,进入了史前文明空前的“大提速时代”。早期中国,由此起步。那么,是不是青铜礼器及其铸造术催生了最早的“中国”?早期中国文明是土生土长的吗?最新的考古发现,透露了此巨变过程中的若干细节。


点击阅读课堂笔记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NjQzNTAyNw==&mid=503638620&idx=2&sn=4d8935b6fc0aaa4ba0d4446b5433ae2e#rd


第三讲 大都无城:都邑变迁中的文明动向

5月15日(周日)14:30-16:30


 “无邑不城”,一般被认为是中国古都的显著特色之一。如果有人说,在二里头国家(夏或商王朝)诞生到汉代的两千余年间,绝大部分时间里都城居然是没有大城的,甚至可以说这一千多年是不设防的时代,您相信吗?城郭齐备的状态源远流长吗?是单线平缓进化,还是有重大变异和波动?这些问题都是关涉中国古代都城甚至古代社会发展进程的大问题。许宏指出,“大都无城”是二里头时代至汉代中国古代都城的主流形态,与汉代以后城郭兼备、里坊制、具有大中轴线的都邑结构形成鲜明对比,是中国古都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阶段性特征。


点击阅读课堂笔记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NjQzNTAyNw==&mid=503638620&idx=3&sn=bccfe6491165f9d5ffdf1df7baa28c0a#rd


【主讲人简介】


许宏  1963年生,辽宁盖州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夏商周考古研究室主任兼二里头工作队队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夏商周考古、中国古代城市考古、中国文明形成与早期国家的考古学研究。著有《先秦城市考古学研究》《最早的中国》《何以中国——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图景》《大都无城——中国古都的动态解读》等。


●●



三联书店的作者中,有许多一流学者,我们将他们的研究看作宝贵的资源,希望经过进一步的加工提炼后,使之转化为大众都能享有的财富,让专家的思考离开书斋和专业读物,面向广大的读者。


为此,三联书店一直致力于出版供中等文化程度以上读者阅读的学术普及作品,但我们感到,这远远不够。新的传播环境,给我们提供了出版图书之外,更丰富的选择。我们希望通过新媒体,连接线上与线下,创造更好的条件,让学者和读者大众有更多面对面聆听、交流、碰撞的机会。


有鉴于此,我们策划了“书店里的大学公开课”系列讲座,以促进阅读、推进学术普及。


“书店里的大学公开课”试图改变以往书店讲座“听热闹”的情况,将课程概念引入讲座。每季公开课,邀请人文社科领域一线学者,选取学术专题,精心设计 “浓缩版选修课”——内容上坚持严谨性、原创性,表达上避免学院化、专业化;以系列讲座对专题作较为系统、深入的介绍。


欢迎每一位热爱思考的读者,到书店听课,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更新观念、启发思想。


点击页面左下方阅读原文,进入书店里的大学公开课主页


----

生活需要读书和新知

----

ID:sanlianshutong

按二维码即可订阅

----

和友人交流,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回复好文,阅读更多专题文章

更多书店里的大学公开课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